PE紫外分光光度计是化学、生物医药、环境科学等领域广泛应用的精密分析仪器,其核心原理基于比尔-朗伯定律(Beer-Lambert Law),即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强度与其浓度和光程长度成正比。该仪器通过测量样品在紫外-可见光波段(通常190-1100nm)的吸收光谱,实现物质的定量分析、定性鉴别及结构研究。其采用双光束或双单色器设计,结合涂覆SiO₂保护层的全息刻线光栅(刻线密度达1440条/mm),确保波长精度高达±0.08nm(紫外/可见区),有效消除杂散光干扰(杂散光≤0.00007%T)。
1、仪器状态与环境确认
检查仪器外观:确认主机、光源灯(氘灯用于紫外区、钨灯用于可见区)、比色皿架、数据线等部件无破损、松动,电源线连接牢固。
环境要求:仪器需置于恒温(20-25℃,波动≤±2℃)、恒湿(相对湿度40%-65%)、无强光直射、无剧烈振动、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,避免靠近热源(如烘箱)或水源(如水槽),防止温湿度波动影响光路稳定性。
预热要求:开机前需确认仪器已通电预热(不同型号略有差异,通常氘灯需预热30-60分钟,钨灯需预热15-30分钟),待光源能量稳定后再进行后续操作(可通过仪器自检界面查看光源能量值,需符合仪器规定范围,如氘灯在254nm处能量≥80%)。
2、试剂与样品准备
试剂纯度:空白溶剂、标准品需符合分析要求(如色谱纯、分析纯),避免杂质干扰;标准品需在有效期内,且按规定浓度准确配制(配制过程需使用校准过的移液管、容量瓶,确保浓度误差≤±0.1%)。
样品处理:样品需澄清、无悬浮物(若有浑浊需通过离心、过滤等方式预处理,过滤时需使用与样品不反应的滤膜,如水系滤膜用于水溶液、有机系滤膜用于有机溶剂),避免颗粒物堵塞比色皿或散射光线导致吸光度偏差。
一致性原则:空白溶剂、标准品、样品需使用相同批次、相同纯度的溶剂配制,且温度需与仪器环境温度一致(避免温差导致溶剂体积变化,影响浓度准确性)。
3、比色皿检查与清洁
材质匹配:紫外区(200-400nm)需使用石英比色皿(玻璃比色皿会吸收紫外光,仅适用于可见区400-760nm),使用前需确认比色皿透光面无划痕、无裂纹(划痕会导致光散射,影响吸光度重复性)。
清洁干燥:比色皿需用空白溶剂反复冲洗3-5次,再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润洗(针对有机溶剂样品),最后用镜头纸或无绒软布吸干外壁水分(避免残留液滴形成光斑,禁止擦拭透光面内侧);若有油污或顽固污渍,可用5%硝酸溶液浸泡10-15分钟后冲洗,禁止使用毛刷或硬布擦拭透光面。